马伊琍女儿被欺负,连“不”都不敢说:“你要听话”,是孩子一生的紧箍咒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帮妈爱上课 Author 帮妈主创团
菜单栏有“精品团购”,今日推荐: 《北斗中学生AR地球仪(北斗地球仪+APP+赠品)》原价178元,抢购价69元,团购书籍:《我们1班的作文课》全2册 原价99元 抢购价62元,限量发售!
菜单栏有“精品团购”,今日推荐: 《北斗中学生AR地球仪(北斗地球仪+APP+赠品)》原价178元,抢购价69元,团购书籍:《我们1班的作文课》全2册 原价99元 抢购价62元,限量发售!
文丨帮妈 & 苏元元
来源 | 帮妈爱上课(BBMyGod)
周末,同事搬新家,一大帮朋友拖儿带女齐去“暖房”。大人们围着灶台忙活,孩子们则聚在客厅里玩耍。
没过多久,小女孩依依跑进厨房,拽着同事的衣角说:“阿姨,我想玩果果姐姐的爱莎女王。”
同事赶忙喊自己的女儿:“果果,把你的爱莎女王给妹妹玩一下!”
许久,没得到回应,于是同事抬脚往客厅走,却见果果双手紧紧抱着爱莎女王贴在墙角,俨然一头护犊子的小母狮。
“给妹妹玩一下吧,妹妹是客人。”
“不要!”
“你是姐姐,小朋友玩具要和大家一起分享,对不对?
同事继续启发自己的女儿,可无论怎么说,小姑娘就是执着地摇头喊“不!”
同事有些不高兴了,不由地语气硬了起来。看着女儿依然不肯配合的神情,她粗暴地拽过玩具,顺手就递给了在一旁翘首等待的依依。
只听“哇”一声, 果果哭了出来,尖声哭诉着:“我不要给她,我不给……”
闻声赶来的依依妈妈,试图劝自己的女儿把玩具让出来,小姑娘也不干,可倒好,也“哇”一声哭开了。
一个委屈,一个不愿意,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哭声里,却有着不一样的心情。场面极其尴尬, 我看着哭得稀里哗啦的果果,心里也是五味杂陈。
你要听话,你要懂事,你要乖一点……多少孩子的童年,活在了“听话”的魔咒里?
诚然,我们教育孩子向上向善本无可厚非,但我们却不能忽视一个“前提”:
所有这些,都不应是父母干涉下的“委屈退让”,而应是孩子甘之如饴的自主选择。
任何“强迫”下的分享,都是对孩子权利的绑架,终会将孩子推向“失去自我”的痛苦之渊。
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:“任何被迫的无私、听话,对孩子而言,通常是以牺牲自我需求而终结的。”
马伊琍在第一次开直播谈到对女儿的教育时,就曾坦言:
非常后悔平时教育女儿爱马过分懂事、过分听话。
她说,爱马出生后,自己最初的教育方式是非常严格而专制的,就连今天穿什么衣服这种小事,也是“你必须听我的。”
这种教育方式,成功地把爱马教育成了一个听话懂事的“乖孩子”。
直到有一天,爱马回家说起她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玩过家家,有个小朋友总要当妈妈,而让爱马当宝宝。这让爱马感到很委屈,因为她也想当妈妈。
马伊琍说:“那你可以拒绝啊”,而爱马却弱弱地说:“我不敢。”
马伊琍才意识到,这个“乖孩子”已经习惯了屈服,习惯了压抑自己的感受,“懂事”到连“不”都不敢说了。
很多时候,我们以为自己给孩子的是正面的教育,但在我们的强势下,孩子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想法甚至牺牲自己的尊严来迎合家长。事实上,孩子心里承受的是巨大的困惑与痛苦。
知乎上有位心理咨询师曾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:
他的一位抑郁障碍患者,从幼儿园开始就一路名校,成绩拔尖,全奖毕业于全球知名高校。后来,他谋得了一份高薪工作,结交了一个漂亮也同样优秀的女友。总之,这位患者就是顶配版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
然而,就是这样一个几乎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,却因为从小到大被要求“懂事”、“听话”而最终不堪重负。
关于“听话”,他是这么描述的:
“别的孩子抢走我心爱的玩具时,我必须假装大方;
父母让我在人前表演背诵时,我必须假装乐意;
父母无论何时发脾气时,我必须假装乖巧;
但我却不能发脾气,因为那是没有教养,那是忤逆不孝。
即便是我的女朋友,也得是我父母满意的。
我知道,他们都是为了我好。
但是,于我,他们是创造者,亦是毁灭者。”
我们用“爱”的名义去爱孩子,但在孩子眼里,却变成了“自我”的毁灭者。
多么可怕!
归根结底,不是孩子的想法出了问题,而是我们的“爱”用错了力。
被“听话”绑住的孩子,即便赢了别人,也输了自己的人生。
在中国式家庭教育观念里,“听话懂事”似乎成了家长夸赞孩子的“高频词汇”。
这种夸赞,折射出的是家长将自己凌驾于孩子之上的“权威感”,是“顺我者听话,不顺我者忤逆”的错误思想。
正所谓“玫瑰有刺才更芬芳”,孩子敢“拒绝”才更有棱角。
允许拒绝,既不是对孩子的放纵也不是自私,而是对孩子“自我”的一种尊重和保护。
乔布斯从小就是一个懂得说“不”的孩子。
《史蒂夫·乔布斯传》里说,乔布斯四年级之前一直奉行不听讲、不服从管理、不做作业的“三不”政策,高智商的他觉得沉闷的学习生活纯粹是在浪费时间,经常在课堂上和老师唱反调。
“我面对从未遇过的权威,并不喜欢。他们差点害惨我,差不多将我的所有好奇心扼杀了。”
为了解闷,乔布斯选择捣蛋,发起诸如“带宠物回校日”的活动,搞得学校鸡飞狗跳。
甚至有一次,他在老师的座椅下引爆了炸药,把老师吓破了胆。
校方建议家长将乔布斯带回家以作惩罚。
但他的养父保罗不但没有责备他,反而带着乔布斯来到学校,对老师说:“没有失败的学生,只有失败的学校和老师。我认为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是你们的责任,如果你们不能履行这个责任,而责怪我的孩子,那是不对的。”
(养父和幼年乔布斯)
王尔德说: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。
养父的厚爱和宽容,不仅没有使乔布斯骄纵不懂事,反而保护了乔布斯“敢于挑战权威”的“自我”,给他的才华装上了展示和飞翔的翅膀。
所以,孩子那些看似“叛逆”的行为,有时恰恰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助推器。
毕竟,人这辈子真正的成功和幸福,不是成为父母的骄傲,而是敢做自己。
《战国策》有言,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
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,真正有远见卓识的父母,都明白放手比前进更需要勇气,在张弛有度间教孩子学会“拒绝”,收获的可能就是孩子肆意畅快的人生。
① 放下“权威”,把说“不”的权利还给孩子。
所有教育的基础,都应该是尊重,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和个体。
很多时候,孩子的“拒绝”并不是对父母的挑战,而是他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权利意识的展现,也是他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这时,父母就应该放下“家长”的姿态,蹲下身来、认真倾听,理解、尊重他的选择。
在他取得成绩时为其鼓掌,在他迷茫彷徨时适时引导,才是我们的职责。
如此,孩子便会逐渐意识到自己作为个体存在的决定权,逐渐培养独立想法,慢慢也便会培养了孩子学会“拒绝”的意识和心态。
② 树立孩子的“边界意识”。
在放手给孩子自由的同时,家长也要让孩子明白一件事的“边界”在哪里,培养孩子的“边界意识”。
我们可以先肯定孩子“拒绝”的权利:“如果你不想,可以拒绝,这是你的权利。”
再提出解决建议,“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小朋友,或者你可以想个别的办法,只要你愿意……”
最后,如果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处理了问题,我们要及时予以肯定,强化正确的行为。
用“重要的是你愿意”帮孩子划一个清晰的“界限”:别人的事再大也是别人的事,自己的事再小也是自己的事。
只有先温暖了自己,才能更好地拥抱别人。
③ 与孩子一起学习拒绝的技巧
比起服从,拒绝是一门更难的学问。我们需要与孩子共同学习、共同成长。
综艺节目《不可思议的妈妈》里,蔡少芬曾说大女儿是一个不太懂得拒绝别人的孩子,在学校里被人欺负了还笑。
为了让孩子学会说 “不”,他们就在家里模拟各种说“不”的场景。
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方法,身体力行地去引导孩子:自己不愿意答应别人时,可以直接真诚地说明拒绝的客观理由,内容要直接,用词要委婉,既要维护自己权利,也要尊重别人。
心理学家阿德勒说:“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,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。”
所以,放心把“拒绝的自由”还给孩子吧。
终有一天,你会发现,你给他的,是一把开启幸运之门的金钥匙。
愿每个孩子都能拥有“敢拒绝”的快意人生。
帮妈爱上课(ID:BBMyGod)一站式教你轻松育儿,提供大咖育儿精品课程,免费试学!
—— —— —— ——
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
获取更多教育理念、中小学各年级学习资料和方法
免费领书啦
从本周起,中国教育在线不定期赠送精美的电子书给大家!感谢大家的支持!本次赠书书籍名称:《正面管教》这套书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!豆瓣评分8.8请加陈老师的微信号:zgjyzx3388或长按下面的二维码,备注:电子书读完此书,分享三点感受,同时分享给更多朋友,我们会继续赠送其他电子书给大家,目的就是帮助大家学到更多的教育知识!特别声明:
本微信公众账号分享的资源版权属于原出版机构或影像公司,本资源为电子载体,传播分享仅限于家庭使用与交流心得、参考和辅助购买决策,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,若喜欢此资源,建议购买实体产品。